SPQR:璀璨帝國,盛世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的榮光古史
分享產品
作者:瑪莉‧畢爾德 Mary Beard
譯者:余淑慧, 余淑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09-30
ISBN:9789570856026
頁數:688
規格:14.8 x 21 x 4.4 cm
導讀 「成為羅馬人」(Becoming Roman)的千年公民計畫/翁嘉聲
序 羅馬的歷史
第一章 西塞羅最輝煌的時光
公元前六三年: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西塞羅與卡提林的對峙
在元老院裡
勝利與恥辱
寫下來!全寫下來!
歷史的另一面
我們的卡提林?
第二章 最初:羅馬的曙光
西塞羅和羅慕勒斯
謀殺親兄弟
強暴鄰邦婦女
兄弟鬩牆,內外交戰
歷史和神話
阿伊尼斯和其他建國故事
正在出土中的古羅馬
失落的連結
第三章 羅馬的早期國王
石碑上的銘文
究竟是國王?還是部族酋長?
建國故事:宗教、時代、政治
伊特魯斯坎國王?
考古學,暴政──以及強暴
自由的誕生
第四章 羅馬的大躍進
兩個世紀的轉變:從塔克文王朝到大鬍子西庇歐
十二表法的世界
階層衝突
外面的世界:維伊市和羅馬城
羅馬人vs亞歷山大大帝
擴張國土,士兵與公民
原因與解釋
第五章 更寬更廣的世界
巴爾巴圖斯的後代
征戰及其後果
坎尼戰役:戰爭的模糊面目
波利比烏斯論羅馬政治
要求服從的帝國
帝國的影響力
如何成為羅馬人?
第六章 新的政治局勢
毀滅
羅慕勒斯和雷穆斯的遺贈?
大格拉古斯
小格拉古斯
羅馬公民與同盟聯邦之戰
蘇拉和斯巴達克斯
尋常百姓的生活
第七章 從帝國到帝王
西塞羅力戰維勒斯
統治者與被統治者
元老院議員遭受圍攻
待價而沽的羅馬
龐培大帝
第一位羅馬皇帝
三頭同盟
擲骰子吧!
三月望日
第八章 大後方的家園
公領域和私領域
內戰的其他面向
羅馬夫妻面面觀
誕生。死亡。悲傷
財務問題
人力資產
朝向一段新的歷史進程──皇帝的歷史
第九章 奧古斯都的轉變
凱撒的繼承人
內戰的面貌
輸家與贏家
奧古斯都之謎
「我做過的事」
權力政治
王位繼承與各種問題
奧古斯都死了。奧古斯都萬歲!
第十章 羅馬的十四位皇帝
寶座上的那群男人
蓋猶斯哪裡不對了?
「好皇帝」?「壞皇帝」?
在上位者的轉變
王位繼承的問題
元老院議員
天啊,我想我快變成神了……
第十一章 富者與貧者
富與貧
貧窮的種種樣態
羅馬普通公民的工作
酒吧文化
忍一忍,將就著過日子
燕子和大蛇
第十二章 羅馬境外的羅馬
普里尼的行省
帝國的版圖
帝國的管理
歸化羅馬?還是反抗羅馬?
自由的遷徙移動
他們創造了廢墟,卻稱之為和平
基督教帶來的問題
公民
左伊洛的故事
後記 羅馬的第一個千禧年
所以,以此為結……
延伸閱讀‧凡例
古羅馬史年表
專有名詞對照表
圖片來源
西元前六三年: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我們這部古羅馬史從西元前一世紀中葉開始,此時距離羅馬建城已經超過六百多年。本書一開始,我們會看到革命者許下的種種承諾、摧毀羅馬的恐怖陰謀、祕密進行的各種地下活動、慷慨激昂的公開演說、羅馬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戰鬥。我們也會看到一大群市民遭受拘捕,立即處以死刑(不管有罪無罪),只因為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這一年是西元前六三年。這一年,羅馬城出現兩個立場對峙的歷史人物,一個是卡提林(Catiline/Lucius Sergius Catilina),另一個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卡提林是個滿懷怨懟且瀕臨破產的貴族,據說他設計了一項陰謀,企圖謀害羅馬人民選出來的官員,並且還要把羅馬城燒了──並在這過程中將所有人的債務全部歸零,不論貧富。西塞羅是個著名的演說家、哲學家、祭司、詩人、機智之人與名嘴。他說話風趣,非常擅長講故事。他也是卡提林預計要謀殺的官員之一,只是後來他幸運逃過這次謀殺。經歷這場對峙與逃過這次劫難之後,自此他就不時運用他的演講天賦,到處誇耀他是如何揭穿卡提林的陰謀,還有他是如何因此救了他的國家。這是他生命中最輝煌的一刻。
西元前六三年,羅馬是個面積廣大,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遠比十九世紀以前任何一個歐洲都市都要龐大。雖然那時羅馬還沒出現皇帝,可是羅馬當時統治的國土幅員廣大,版圖從西班牙延伸到敘利亞,從法國南部一路延伸到撒哈拉大沙漠。這個時代的羅馬是個複雜的大城,奢華與髒亂、自由與剝削、市民的驕傲與殺氣騰騰的內戰匯聚一處,同陳並列。不過,接下來的數章中,我們將會回到比西元前六三年更早的時代,亦即回到羅馬人的源頭,檢視羅馬人最初的作為─不論這些是來自戰爭與否。我們會討論羅馬人早期的故事,例如「羅慕勒斯與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的傳說,或「盧奎西雅的強暴事件」(The Rape of Lucretia)。我們要追問這些故事為何今日還會引起我們的共鳴?到底這些故事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特質?我們將會提出許多打從古典時代起,史家就一再追問的問題:到底這個坐落在義大利中部的平凡小鎮是如何在古代的地中海地區崛起?到底這座小鎮為何能夠遠遠超越其他城鎮,搖身變成如此龐大的帝國,控制面積如此廣大的領土?羅馬人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如果他們有任何特殊之處的話。不過,如果我們要談羅馬的歷史,回到故事的最開端卻沒有任何意義。
只有等到西元前一世紀,我們才能開始探索羅馬,才能透過當時羅馬人的眼睛,近距離且鉅細靡遺地研究羅馬,因為這段時期有許多文字資料保存下來:從私人信函到公開演說稿,從哲學論著到詩歌創作(史詩和情色詩歌),從學術論著到街頭巷議,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多虧這些資料,我們現在仍然可以跟著羅馬主要政治人物的腳步,了解他們日常行程裡的運籌帷幄;我們還能偷聽到他們的談判,了解他們的交易;我們也可以窺見他們從背後捅人一刀的手段,不論那是真刀還是比喻意義上的刀;我們甚至可以一嘗他們私人生活的滋味:夫妻吵架、錢財調度問題、失去子女的悲痛─偶爾我們也會看到他們為了心愛奴隸之死而傷心欲絕。這也是西方歷史第一次出現如此豐富、如此繁多史料的時期,讓我們可以如此詳細、如此親近地了解與研究他們。古代雅典並未留下這麼豐富、種類這麼繁多的史料。我們差不多要等個一千多年後,才能在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斯,再次找到另一個擁有大量史料,讓我們可以如此鉅細靡遺地加以研究的時期。
再者,羅馬人也是在西元前一世紀才開始有系統地研究他們的城市,探討羅馬過去數百年來的傳說故事。當然,在這之前也有人曾對羅馬的過去感到好奇,例如我們現在還能讀到西元前二世紀中期,一個住在羅馬的希臘人所寫的文章,分析羅馬如何崛起。但是一直要等到西元前一世紀,羅馬的學者和批評家才開始提出我們現在也還在提問的歷史問題。他們藉由學術的研究與創造性的推測,串起一部早期的羅馬史。這個版本我們至今仍在使用。我們仍然可以透過西元前一世紀的羅馬人的眼睛來看羅馬的歷史─至少一部分的歷史;換句話說,羅馬的「歷史」─猶如我們今日所了解的「歷史」─是從這裡開始的。
西元前六三年是西元前一世紀這一百年中最重要也最充滿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羅馬城風雨飄搖,禍患幾乎一觸即發。在本書即將探討的一千多年裡,羅馬城也曾遇到許多次來自外界的威脅,經歷過許多次戰敗。舉例而言,西元前三九○年,流竄的高盧人占領了羅馬,把羅馬城洗劫一空。西元前二一八年,迦太基將領漢尼拔(Hannibal)率領軍隊和三十七頭大象,越過阿爾卑斯山來攻打羅馬;羅馬人雖然最後想辦法擊退漢尼拔,但是他們自己也傷亡纍纍。西元前二一六年坎尼戰役(Battle of Cannae)爆發,羅馬人估計一個下午的傷亡人數就高達七萬人;這一役幾乎與蓋茲堡(Gettysburg)之役,或索姆河(Somme)戰役第一天的戰況同樣慘烈,或許更為慘烈。另一件同樣讓羅馬人心驚膽跳的事件發生在西元前七○年代,一群倉促聚集的前格鬥士和逃犯在斯巴達克斯(Spartacus)的率領之下,把訓練不足的羅馬軍團打得潰不成軍─這是羅馬人始料未及之事。我們向來認為羅馬人勇猛善戰,天下無敵,羅馬人自己也喜歡這麼想,但是事實不然。前述戰役皆屬外患,但西元前六三年這一年,他們要面對的敵人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部;換言之,這一年他們要面對的恐怖危機來自羅馬政治的核心。
我們今日仍然可以詳細描繪這場危機的發展軌跡,追蹤每一日的發展,有時甚至可以追蹤每一小時的動態。我們確切知道大部分事件的發生地點,而且那一年事發的幾個重要地點今日依然存在。我們可以追蹤西塞羅的調查行動,了解他如何取得資訊,我們也還可以看到卡提林是如何被逼出羅馬城,加入臨時聚集在羅馬城北的軍隊,並看到他如何與羅馬軍團戰鬥,最後賠上性命。我們也得以一窺這場危機所引起的各種爭論、衝突以及其他更大的問題。即使到了今日,這場危機所引發的許多問題仍有待討論。西塞羅處理這場危機的強硬姿態─包括未經審判就執行的死刑,展現了某些至今仍然讓我們感到不安的議題,例如未經法律的正當程序就把「恐怖分子」予以剷除,這樣的行為合法嗎?為了保護國土的安全,人民的權利該犧牲到什麼地步?羅馬人自己從來不曾停止論辯,探討我們今日稱為「卡提林的陰謀」(The Conspiracy of Catiline)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卡提林真的是一個徹底的壞人嗎?或者他的所作所為有可以被減刑的理由?要付出什麼代價,才能避免發生革命?西元前六三年發生的事件,以及從這些事件衍生的流行話語至今仍然在西方的歷史裡產生回響。這起陰謀曝光之後,兩造論爭所提出來的某些語詞,今日仍在我們的政治修辭裡占有一席之地。誠如我們接下來將會看到的,那些語詞依舊大量出現在現代政治抗爭活動中,例如出現在海報、旗幟或者甚至在推特的發文裡。
姑且先不論對與錯,「陰謀」這起事件帶我們來到西元前一世紀羅馬政治生活的最中心,讓我們看到在這個中心醞釀著的各種慣例、爭論和衝突。我們也藉此得以一窺元老院(Senate)和羅馬人民(Roman People)這兩個團體的運作─我的部分書名SPQR(Senatus Populus Que Romanus)就源自這兩個政治團體。這兩個團體有時各自獨立,有時候勢不兩立,但是兩者都是西元前一世紀羅馬最主要的政治力量的源頭。這兩者加在一起,形成一個簡潔的口號,代表羅馬城邦合法的政治力量。這個口號貫穿整部羅馬史,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仍可在義大利看到其身影。擴大一點來說,減去了「羅馬人民」的元老院把這個名字借給了當今全球的現代立法機構,包括美國到盧安達皆有這樣的團體。同時涉入這場危機的,還有幾位羅馬史上最赫赫有名的人物。凱撒當時年約三十來歲,在討論如何處理陰謀者時,他提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建議。羅馬財閥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選擇留在這場危機的幕後,扮演了一個神祕的角色;他有一句名言,即人要有足夠的現金組織私人軍隊,這人才可算是有錢人。不過,這場危機的中心人物是卡提林的主要對手西塞羅。西塞羅可能是整段西方古代史裡最知名的人物;他的演講稿、文章、書信、笑話、詩歌到現在仍在持續大量印刷。在他之後,我們還要再等四百五十年,一直等到基督教聖人奧古斯丁(Augustine)出現之後,古代世界才會出現另一個名人。奧古斯丁是個著述豐富的神學家,熱切的自省者─其生平在公私兩方面都有保存得夠好而且夠詳細的紀錄,因而可以用現代的方式來建構一部合理的傳記。回到西元前一世紀。其實我們主要是透過西塞羅的眼睛,還有透過他個人的偏見來看這個世紀的羅馬和羅馬城大部分的歷史。西元前六三年這一年也是西塞羅的事業的轉捩點,因為自此之後,他的境遇再也不曾像這一年這麼美好了。二十年後,他的政治生涯以失敗告終。不過,他始終對自己的影響力保有信心,偶爾也還是有人會提到他,但是他已經從舞臺前方退居幕後。西元前四四年凱撒遇刺身亡之後,羅馬發生內亂,西塞羅亦在這場內亂中被殺。他的頭和右手被割下來,釘在羅馬市中心,供所有人觀看、糟蹋、破壞。
西塞羅的慘死是個預告:西元前一世紀還有另一場更大的革命即將到來。這場革命的形式以人民的政治力量展開(即使那並不是確實的「民主」),終結於獨裁者登上王位,羅馬亦從此成為一人統治的專制政體。西元前六三年西塞羅雖然可能「救了國家」,但是事實是:在這之後,他所了解的那種國家形式並未持續多久。當時羅馬還有另一場革命正在醞釀,而且這場革命遠比卡提林的革命更為成功。在「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之間,很快就會加入「皇帝」這個獨行專斷的角色。這個角色此後將會被編入許多獨裁者的行列,構成西方歷史的一部分,幾個世紀以來備受人們奉承、辱罵、服從與忽略。不過這是本書稍後才要敘述的故事。現在讓我們來看這一段羅馬史裡最令人難忘、最為重要也最發人深省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