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夏目漱石探究人性代表作【紀念典藏版】
分享產品
我毫不虛偽地努力寫下來,無論是對你還是其他人,
在理解人性這件事上我相信不會徒勞無功。
我告訴你的祕密,請全部藏在你一個人的心中。
浅《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亞洲最重要的五大著作之一
浅日本累積銷售突破七百萬冊(7,000,000),位居銷售之冠
浅三萬讀者「我最喜愛的岩波文庫」問卷調查,《心》名列第一
浅收錄於日本高校教科書,七度翻拍成影視作品,由日本電視台改編成「青澀文學」動畫
浅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晚期代表作
浅歷時百年不朽,廣泛譯成世界各國語言
「推薦這本探究人心的書,給渴望探究自己內心的人。」──夏目漱石
《心》寫於一九一四年,夏目漱石四十七歲時,晚年漱石久病纏身,文風轉為觀照內心的衝突與不安、剖析人性的矛盾與拉扯。年輕的大學生「我」,在鎌倉海水浴場結識幽微莫測的「老師」。在返回東京後,「我」因主動拜訪老師,兩人日漸熟識,然而老師的心就像一個神祕的魔盒,隱藏著無數祕密:
──為什麼老師要「我」凝神注視人倫道德上的陰暗?
──為什麼老師說戀愛是罪惡?
──為什麼老師要一生背負罪惡感,過著自我放逐的孤獨生活?
那些平日看起來善良的人,
一旦碰到緊要關頭時,誰都會變成壞人……
漱石以循序漸進的獨特敘事模式,故事前半伏筆鋪陳,劇情層層推進,從老師與師母的微妙互動、老師與故鄉親友的互不來往、老師自我輕蔑的行徑等等,窺見大大小小的矛盾謎團與人性風暴,最後至末章終於真相大白。書中從親情、友情、愛情三方面,細緻描摹人性面臨考驗的脆弱,交錯辯證人性的善與惡。漱石筆觸幽微細膩,文字充滿力道,句句撞擊人心,直探人性最幽暗之處。
※特別收錄──【譯後記】林皎碧:〈念茲在茲。非心之心。〉
「藉由小說的情節,探索所謂近代文明當中知識份子的苦惱與人性明暗的一部思想小說……人心的搖蕩,人性的明暗,亙古不變,總是有跡可循而難以理解。──這或許就是《心》能夠跨越時代,成為經典之作的原因吧!」
作者:夏目漱石
譯者:林皎碧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21/01/13
ISBN:9789865511531
頁數:280
規格:14.8 x 21 x 1.8 cm
內容摘錄
15
此後,我每次碰到師母,不禁就有些憂心。難道老師始終都以這種態度對待師母的嗎?果真如此的話,師母是否滿意?
從師母的樣子看不出滿意還是不滿意,我沒機會與她有更親近的接觸,每次見面她都很平靜,看不出不滿意的模樣。更何況老師不在時,我根本不可能見到她。
我的疑惑不止如此。老師對人性的覺悟,到底從何而來?僅是冷眼自我內省和觀察現代的種種現象所得的結果嗎?老師是一位善於靜坐思考的人,以老師的聰明才智,這種人生態度當然有可能是經由思考世間百態所得來的吧!不過,我卻不這麼認為。總覺得老師的覺悟好像是一種親身體驗的覺悟。因為老師的覺悟不像紙上談兵般脆弱,反而像是有種經過千錘百鍊般的堅定意志支撐其中。我眼中的老師確實是一位思想家,不過這位思想家所歸納的主張背後,好似交織著強而有力的事實。那並非與自己無關、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實,而是和自己有切身之痛,能夠讓熱血沸騰、脈搏靜止的事實,潛藏在他內心深處。
這並不是我個人的臆測,老師自己也如此告白。只是他的告白有如雲霧籠罩的山峰,遮蔽著一個超乎我所認知的可怕真相。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可怕,雖然老師的告白很模糊,我卻明顯被震撼了。
我假設老師這種人生觀的基點,源於某一個驚濤駭浪的戀愛事件(當然是發生在老師和師母之間)。因為參照老師所謂戀愛是罪惡的說法,多少應該有些關連。不過,老師曾向我告白他深愛師母,所以兩人的戀情應該不致覺悟出這種近乎厭世的觀念。老師曾說「曾經跪求某人的記憶,會讓你以後想踩在某人的頭頂上」,這句話適用於現代的任何人身上,好像又不適用於老師和師母之間。
雜司谷那個不知是何人的墓地──這也時常縈繞在我腦海中,我知道那墓地中是一位和老師因緣很深的人。企圖接近老師的生活,卻無法接近其思想的我,自然也將那座墓化為老師生命片段之姿,融入我的心底。但是對我而言,那座墓地根本就是已死之物,無法成為開啟兩人生命之扉的鑰匙。毋寧說它是擋在兩人之間,妨礙自由來往的魔物。
……
18
我很佩服師母的理解力。師母的態度不像傳統舊式女性,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和刺探。雖然如此,師母卻完全不使用最近開始流行的所謂新用語。
我是一個不曾和女性有深入交往、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以身為男性的我,對異性的本能反應,還停留在憧憬式的幻想。那就好像眺望令人思慕的春天雲彩般的心情,不過卻有如夢幻般的虛無朦朧。因此當現實中的女性出現時,我的感情往往會起變化。我非但不被出現在眼前的女性所吸引,反而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排斥感。我對師母卻沒有那種排斥感,幾乎也沒有一般普通男女之間的思想差距,有時甚至會忘記師母是女性,我把她當成是一位對老師很忠實的批評家和同情者。
「上次我問師母,老師為什麼不到外頭活動呢?您曾說過老師以前不是這樣的人。」
「對啊!曾說過。其實,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人。」
「到底發生什麼事呢?」
「老師曾經就像你期望的,也是我所期望的,是個有作為的人。」
「那為什麼突然改變?」
「不是突然改變,而是慢慢變成這樣子。」
「師母不是一直都跟老師在一起嗎?」
「當然在一起,因為是夫妻嘛!」
「那應該知道老師改變的原因吧!」
「我正因為這件事感到很苦惱。被你這麼一說,還挺心酸的,無論我怎麼思索,都想不出原因,至今我也不知問過他多少次了。」
「老師怎麼說呢?」
「他只說沒事,不必擔心,這只是他原本的個性之類的話敷衍我。」
我沉默不語。師母也不再說下去,一直在傭人房的女傭也沒發出任何聲音,我幾乎忘記小偷的事。
「你是不是覺得我該負責任?」師母突然問道。
「不。」我回答。
「請你坦白告訴我,否則我會更難過。」師母話一說完,又說道:「雖然我對老師已經是盡心盡力了。」
「老師也知道您的盡心,所以請安心,我保證是真的。」
師母撥一下火爐中的炭灰,然後把水注入鐵壺,此時鐵壺的沸騰聲突然靜下來。
「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問老師,如果我有什麼缺點,請坦白告訴我,我一定會改過。老師卻說妳沒有缺點,有缺點的人是我。他這麼一說,我也無可奈何只能傷心落淚,卻更想問清楚自己錯在哪裡。」
這時,師母已經是淚水盈眶了。